貴州加快以水為核心的生態(tài)建設之路
貴州余慶縣境內的烏江構皮灘水電站人工湖飛龍湖
中國國務院近日發(fā)布文件提出,在安排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和中央預算內投資時,加大對水利建設投入力度,支持貴州如期完成“三位一體”綜合規(guī)劃提出的水利建設目標,這無疑給貴州消除工程性缺水和生態(tài)脆弱的瓶頸制約,又上了一把“保險”。
2月13日,國務院頒布的《關于進一步促進貴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(fā)展的若干意見》提出,到2020年,貴州灌溉供水保證率達到75%,新增有效灌溉面積515萬畝,改善和恢復有效灌溉面積715萬畝;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全面覆蓋工程小區(qū),石漠化擴展勢頭得到根本遏制,森林覆蓋率達到50%。
作為中國工程性缺水較為嚴重的省份之一,“八山一水一分田”的貴州省人均水資源量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的33%,水利工程人均供水量卻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54%。
2011年,貴州省全年新開工建設20個中型水庫,開工建設數量全國第一。而此前,由于資金投入嚴重不足,受地形地貌制約,貴州平均每2到3年才建一座中型水庫。全省近1900座水庫中,沒有1座大型水庫,中型水庫僅34座,平均3個縣才擁有1座。
2011年,貴州水利建設捷報頻傳:黔中水利樞紐工程成功截流,啟動大壩主體工程建設;“滋黔”一期9個中型水庫工程完工發(fā)揮效益。3個江河湖庫提水試點工程啟動,為解決貴州較為典型的山高水低用水難題探索新出路。
“2011年,貴州解決工程性缺水難題取得重大突破。”貴州省水利廳廳長黎平說,2011年,全省水利總投入達150多億元,達歷史最高水平。其中,中央投入61億多元,增長37%,遠高于全國水平。
據統計,貴州目前水土流失面積達7.3萬平方公里,占全省國土面積的42%;土壤侵蝕量達2.5億噸/年,相當于每年流失40多萬畝耕地的表層土。全省石漠化面積達3.3萬平方公里,占國土面積的19%,居全國各省(區(qū)、市)之首。
黎平說:“2010年貴州發(fā)生的特大干旱,以及近年來頻繁發(fā)生的洪澇災害,充分暴露出貴州水利基礎薄弱、水資源調控能力和防災減災能力不足的矛盾!
2011年7月,國務院批準的《貴州省水利建設生態(tài)建設石漠化治理綜合規(guī)劃》(“三位一體”綜合規(guī)劃)在貴州實施,開啟了貴州向工程性缺水宣戰(zhàn)的新紀元。
根據《規(guī)劃》,到2020年,貴州將投入1472億元,加快以水為核心的生態(tài)建設。其中,水利建設投入954億元,建設骨干水源工程521處,水利工程年供水量將由2011年的92億立方米增加到159億立方米,初步建成適應經濟社會發(fā)展對供水安全需求的水利工程體系。長江、珠江“兩江”上游生態(tài)屏障建設取得重大進步,基本遏制石漠化擴展勢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