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郎老壽星 今年106歲 家住安順山村
106歲的楊周氏老人正在喂豬
安順市西秀區(qū)巖臘鄉(xiāng),生活著一位106歲的老太太。令人驚訝的是,這位老太太不但身體硬朗,而且還不吃“閑飯”,每年都要喂養(yǎng)兩頭大肥豬來貼補家用。老人因為屬于當?shù)匾恢ё苑Q為夜郎王后裔的“蒙正”苗族,所以她也被當?shù)厝朔Q為“夜郎老壽星”。
每天勞作
不吃“閑飯”
這位106歲的老人叫楊周氏,苗族,屬于鎮(zhèn)寧、西秀區(qū)、紫云三地交界處,一支自稱為“夜郎王后裔”的“蒙正”苗族支系。老人生于1906年,苗名叫“抱扛”,住在西秀區(qū)巖臘鄉(xiāng)巖松村。
巖松村位于距巖臘鄉(xiāng)政府所在地約3公里處的半山腰上。
昨日,記者一行驅(qū)車來到巖松村。據(jù)同行的巖臘鄉(xiāng)相關(guān)負責人講,這些年來,經(jīng)過當?shù)卣闹卫恚郧肮舛d禿的石山上早已覆蓋了大量樹木。巖松村就被各種樹木掩映在一處緩坡上,在村子里行走,一股清新的空氣撲面而來。
老人的家是用石頭砌成的。進入楊周氏老人家中時,只見一位身穿“蒙正”苗族服飾的老太太正站在院子里,佝僂著身子,從桶里一瓢一瓢地將豬食舀到一個大車胎做的豬槽里,兩頭大肥豬正歡快地搶食。
“她就是楊周氏,這兩頭大肥豬就是她負責喂的。”一位村民指著正在喂豬的老太太說,雖然老人已106歲了,但她仍然每天都在干活,不吃“閑飯”,算得上家中的一個勞動力。
思維清晰
動作敏捷
記者注意到,老人走路時雖然有些緩慢,但她喂豬時動作卻很敏捷,“嘩嘩”幾下就將木桶里的豬食舀到了豬槽里。如果哪頭吃食的豬犯規(guī)不聽話,她會用苗語輕吼一聲,舉起手中的鐵瓢作出要打豬的樣子,不聽話的豬身子一閃,躲開后,重新埋頭乖乖地吃起食來。
喂完豬,老人坐在石坎子上默默休息,她那飽經(jīng)滄桑的臉上,布滿了一道又一道的皺紋。但不久,記者發(fā)現(xiàn),置身事外的老人卻兩次用苗語輕聲斥責她的兩個只有5歲左右的玄孫。
村民翻譯說,老人第一次斥責兩個玄孫,是叫他們不要在堂屋門口的地上爬玩,地上很臟,客人看到了要笑話;第二次是叫兩個玄孫不要打鬧,怕摔跟斗。
村民說,老人只會說苗語,不會說漢話,聽力也不太好,與她講話,要盡量湊近她的耳朵,但老人的思維清楚,視力也很好。
家庭貧窮
養(yǎng)豬貼家用
不久,老人59歲的兒子楊德祥從地里干農(nóng)活回來。
據(jù)楊德祥講,他的父母共一生育了他的大姐、二哥和他共三姐弟。30多年前,父親因病去世后,母親便隨他一起生活。目前,楊周氏老人、楊德祥夫婦及楊德祥的孫子、孫媳婦和兩個孫子共7口人生活在一起(楊德祥的兒子已去世)。
楊德祥說,在他的記憶中,父親去世后不久,已經(jīng)70多歲的母親便很少下地干農(nóng)活,因為沒有煤,母親每天的任務主要是到附近的山上撿柴,再一捆捆扛回家作燃料,此外,母親還要煮飯、掃地、洗衣、喂豬。母親100歲后,仍然每天都要去山上撿柴。直到去年,楊德祥一家人才不讓母親上山撿柴,并減少了母親的其他家務事,現(xiàn)在她每天主要的任務是負責喂豬。
巖松村的村民們都知道,從90多歲起,楊周氏每年都要喂出兩頭大肥豬。
一周要吃
2斤白糖
“以前可以吃2—3碗飯,現(xiàn)在每頓只能吃1小碗飯了!睏畹孪檎f,從10多年前開始,母親的飯量開始減少,她的上牙幾乎掉光,下牙僅掉了兩顆門牙。
由于家里條件不好,一年大部分時間,老人只能端著飯就著酸菜豆湯或辣椒水蘸白菜。平時,老人最愛用白糖化開水喝,每周要喝掉2斤白糖。楊德祥說,幾年前,巖臘鄉(xiāng)政府為老人辦了低保,國家給的錢,老人吃糧、吃白糖完全夠了。
有意思的是,老人現(xiàn)在還有愛睡覺的習慣。楊德祥說,每天除了喂豬、吃飯的時間,母親大部分的時間都在睡覺。
一村民用苗語與老人交談,問她生過病沒有,老人回答,她從未生過病,也沒吃過藥。
據(jù)了解,老人從未到過安順和貴陽,她到過的稍大一點的地方,僅是30多公里外的鎮(zhèn)寧自治縣江龍鎮(zhèn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