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安倍外交"重提對華包圍構想 日對華政策走向仍待觀察
國際在線消息(記者王洋):日本共同社6日撰文指出,日本外交相關人士認為,安倍政權將重新提出對華包圍圈的具體構想,但要尋找與中國對話的突破口,通過與周邊國家合作加強對華施壓的做法能否奏效,其結果還是未知數。
安倍晉三自還未正式出任首相之前便把修復日美同盟關系列為“找回日本外交實力”的首要任務,把美國作為其就任首相后的首個出訪國并積極籌備訪美事宜。安倍4日在新年記者會上還表示,將以日美同盟為基軸,推進外交重建工作,大膽開展戰(zhàn)略性外交。
2012年12月28日,也就是安倍就任首相后第3天,他與6個國家的首腦進行了電話會談。在與俄羅斯總統(tǒng)普京的電話會談中,雙方還就日本前首相森喜朗2月訪俄達成了共識,以為實現安倍訪俄做前期鋪墊。本月初,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率團訪問緬甸,以經濟援助等對緬甸大打“經濟牌”,并計劃促進日本企業(yè)對緬甸的投資。日媒紛紛指出,“此舉意在牽制中國在緬甸的經濟影響力”。4日,日本前財務大臣額賀福志郎作為首相特使赴韓國訪問,與韓國當選總統(tǒng)樸槿惠舉行會談,意欲改善因領土問題出現摩擦的日韓關系,并為實現安倍于2月訪韓做準備。
另據日本共同社報道,日本外相岸田文雄近期將走訪菲律賓、新加坡、文萊等東盟各國,意在制衡“海洋活動日益頻繁的中國”,加強同東盟各國的合作關系。
安倍在2012年12月31日接受《產經新聞》采訪時表示,日中關系是最重要的雙邊關系之一,即便是在國家利益產生沖突時,重要的是要保持冷靜不使經濟關系受損。安倍稱,要以世界范圍的角度來審視中日關系,將重新構筑日美關系,并強化、改善與東盟、印度、澳大利亞、俄羅斯等國的關系。在釣魚島問題上,安倍還表示,其“派駐公務人員常駐”釣魚島的發(fā)言仍具有可能性,但他發(fā)展日中戰(zhàn)略互惠關系的意圖并沒有改變。
分析人士認為,安倍政權近期來在外交安保問題上的一系列動作和表態(tài),明顯地帶有圍堵、遏制中國的意圖,事實上安倍所提出的“戰(zhàn)略性外交”是回歸到了其上一次執(zhí)政時期所提出的“自由與繁榮之弧”的政策思路上。這一政策是指從東南亞經由中亞到中歐及東歐,連成一條弧線包圍著歐亞大陸,支持擁有與日本“相同價值觀”的國家,曾被廣泛解讀為“圍堵中國”的政策。
相關專家指出,從安倍近期為改善與周邊國家關系,大幅收斂其“鷹派”鋒芒的做法不難看出,安倍作為保守派政客的代表還有著其務實的一面。但也正因如此,安倍將可能在對華外交上采取帶有投機性的務實策略,即不碰觸具體敏感問題,既不讓釣魚島問題繼續(xù)升級,也不主動與中方達成妥協(xié),而是通過“外交圍堵”等牽制手段對華施加壓力。在尋找到足夠的開展對華外交的“籌碼”,以及通過提振經濟、加強安保等鞏固政權運營之后,再來決定對華政策的具體策略。在近一段時間內,預計安倍仍將在對華“經濟利益”與“保守主張”之間試探性地尋找平衡,以至于其最終能否在改善對華關系上展現出具有誠意的姿態(tài),還有待觀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