貴陽市環(huán)境介紹
貴陽(英語: Guiyang Municipality, 漢語拼音: Guìyáng shì, 舊稱: Kweiyang) 是中國貴州省的省會。位于中國西南云貴高原東部,是我國西南地區(qū)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,是貴州省的政治、經(jīng)濟、文化、科教、交通中心和西南地區(qū)重要的交通通信樞紐、工業(yè)基地及商貿旅游服務中心,被譽為“高原明珠”。
市名來歷
貴陽因位于境內貴山之南而得名,延用至今,已有400多年歷史。古代貴陽盛產竹子,以制作樂器“筑”而聞名,故簡稱"筑",也稱"金筑",別名"林城"、"筑城",素有"避暑之都"之美稱。古稱: 矩州(唐)、貴州(宋)、貴州行省(明)、貴陽府(隆慶三年(1569年))、黑羊箐、金筑司等。后因貴陽處于貴山之南(今關刀巖),古代山南為陽,故賜名貴陽。
貴陽也是一座千百年來具有獨特人文氣息的城市。有人說,一個時代是一片樹林,城市則是這樹林中的大樹。當這片樹林在時代風云中嘩嘩作響時,貴陽,這棵云貴高原上的大樹,也正努力地吮吸著時代的養(yǎng)分,在歲月中枝展葉發(fā)。因貴陽森林覆蓋率在全國省會城市中最高,又得名“林城”和“避暑之都”。獨特的夜郎文化孕育了貴陽這座依山傍水,四季如春,旖旎無限的魅力之地,作為高原腹部的中心城市,貴陽沿承不息的夜郎文化,繼往開來,在這優(yōu)秀的文化基礎上,林城貴陽將以一種全新、獨美的面貌傾說這千百年來云貴大地上的事事點滴。貴陽市位于貴州省中部,云貴高原東側,川黔、貴昆、黔貴三鐵路交點,大西南川、滇、黔、藏四省中距出?谧罱氖。因地處山地丘陵之間,享有“山國之都”的美譽。又地方述志記有:“郡為貴山之南(山南水北為陽)因得名……”因此即美名貴陽。
地理位置
貴陽市位于貴州省中部,地處云貴高原的東斜坡上,屬全國東部向西部高原過渡地帶。地形、地貌走勢大致呈東西向延展,地勢起伏較大,南北高,中部低。奇特的喀斯特地貌大量分布,既有高原山地和丘陵,又有盆地和河谷、臺地,海拔最高為1762米,最低506米,市區(qū)中心海拔1071米。東、南與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甕安、龍里、惠水、長順4縣接壤,西靠安順市的平壩縣和畢節(jié)地區(qū)的織金縣,北鄰畢節(jié)地區(qū)的黔西、金沙兩縣和遵義市的遵義縣。
貴陽市轄六區(qū)一市三縣,市域總面積8034平方公里,市區(qū)面積2403平方公里。老城區(qū)東起龍洞堡,西至百花山脈、阿哈水庫,南起桐木嶺,東北至洛灣,西北至麥架,包括中心區(qū)和外圍龍洞堡、二戈寨、小河、花溪、新添、白云、三橋、金陽八個片區(qū),面積約495平方公里。
城市行政區(qū)劃轄七區(qū)(云巖區(qū)、南明區(qū)、小河區(qū)、白云區(qū)、烏當區(qū)、花溪區(qū)、金陽新區(qū))、一市(清鎮(zhèn)市,但也即將成為區(qū))、三縣(修文縣、開陽縣、息烽縣)。全市土地總面積8034平方千米,占全省土地總面積的4.56%。其中,云巖、南明、小河區(qū)、金陽新區(qū)為貴陽市城區(qū),面積為383.04平方千米,占全市面積的4.78%;花溪、烏當、白云區(qū)為貴陽市郊區(qū),面積為2194.5平方千米,占全市面積的27.31%;清鎮(zhèn)市、修文縣、息烽縣、開陽縣總面積5625.5平方千米,占全市面積的68.13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