假博士組團忽悠中老年人 非法集資3485萬元
一個打著留學德國法蘭克福大學營養(yǎng)學博士的幌子,假借云南綠色蔬菜、生產(chǎn)純天然保健品的噱頭,組成一個詐騙團伙,半年時間里非法吸納769名中老年人的3485萬元存款,然后肆意揮霍。昨天,昆明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審理這起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,聶以棟及其手下20名骨干成員同臺受審,很多受害人到庭旁聽。
半年非法集資3485萬
這起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的“總導演”叫聶以棟,他伙同女友張翠華等20人,以打造綠色食品為幌子,半年時間里忽悠了769名中老年人的錢。
昆明市檢察院查明:2008年2月,聶以棟在沒有真實出資的情況下,虛報注冊資本100萬元騙取工商注冊登記,成立云南賚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賚祺公司”),他本人擔任賚祺公司法人兼公司董事長。2009年1月至2009年8月間,聶以棟伙同張翠華、曹玉榮用賚祺公司的名義,以高回報為誘餌,通過手下骨干趙銀生、李明全、盧潔等工作人員向社會不特定人員簽訂《購銷合同》或《借貸協(xié)議》,在文貿(mào)大廈、豐園大廈、金泰大廈先后向769名集資人非法吸納資金共計3485萬元。案發(fā)后,聶以棟尚未返還款項達3446萬元。
檢察機關認為,聶以棟、張翠華、曹玉榮以非法占有為目的,騙取社會不特定人員資金,且數(shù)額特別巨大,應當以集資詐騙罪追究其刑事責任;聶以棟采用虛假驗資手段,欺騙公司登記主管部門,取得公司登記,虛報注冊資本數(shù)額巨大,應當以虛報注冊資本罪追究其刑事責任。趙銀生,李明全等18人變相吸收公眾存款,擾亂金融秩序,應當以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追究刑事責任。
假博士聶以棟其人其事
公訴機關出示的證據(jù)顯示:2008年以前,聶以棟曾在上海推銷保健品,方式是事先聯(lián)系好酒店,組織中老年朋友開會,并通過會議營銷的模式,將價格高昂的保健品銷售給老年人。2009年1月至8月,聶以棟以留德博士的虛假身份,在昆明經(jīng)營凈菜銷售,開發(fā)純天然保健品,以此吸引中老年人來投資。
2008年,聶以棟來昆明打拼,注冊賚祺公司后,在各種場合不斷地往自己臉上貼金。他多次向外界宣稱自己出生于井岡山革命老區(qū),上世紀90年代初期,在上海第二醫(yī)科大學獲得藥理學碩士學位后,在江西老家承包了一個煤礦,做起了礦老板。1998年,考上德國法蘭克福大學營養(yǎng)學博士。
庭審中,聶以棟辯解:他是營養(yǎng)專家,在很多城市做過報告,“留德營養(yǎng)學博士”的身份是根據(jù)工作的需要,在作報告時,由主持人向外界介紹的。
女友掌管公司財權
法庭上,聶以棟說,2006年,他在一次到昆明做培訓、演講的過程中,認識了盧女士,通過盧女士介紹,又認識了曹玉榮、趙銀生、李明全和張新強等人。聶以棟注冊了多家公司,對外宣稱其公司實力雄厚,但事實上,他的公司連管理賬目的專業(yè)人員都沒有,賚祺公司的財務總監(jiān)是他的女友張翠華。
張翠華說:“我沒有會計專業(yè)從業(yè)資格證書,我在賚祺公司成立之前,就認識聶以棟,賚祺公司成立后,我對外都說是聶以棟的愛人,在賚祺公司掌管財務。每次他把貨款拿給我,我就存進賬戶,他讓我拿錢給誰,我就照辦。”
大部分成員來自金座
聶以棟在昆明利用虛假光環(huán),在昆明組建了一個專門吸收公眾存款的團隊,大部分成員來自金座公司。他們非法吸收來的款項,由業(yè)務員抽取45%,剩余的55%歸賚祺公司所有。